来到环度后,一直感觉很有动力,有信心,学会了分配时间,知道了自己的优势与不足,改变了自己的思维方式。
一、简介【在线测试】
1.名称解释:
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试(sixteen personality factor
questionaire,简称16PF)通常被称作卡特尔人格量表、人格测试、人格因素问卷、16PF等等。该测试是由美国伊利诺伊州立大学和能力研究
所的卡特尔(Raymond Bernard
Cattell,1905)教授编制的,在编制时期,卡特尔教授对人格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将人格特质分类为16大类,经过一系列的科学实验以及因素统计分
析后,逐步形成人格问卷,因此被命名为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试。
2.人格定义:
卡特尔认为:人格是一种倾向,可借以预测一个人在给定情境中的所作所为,它是与个体的外显和内隐行为联系在一起的。
3.历史渊源:
卡特尔(Raymond Bernard
Cattell,1905)出生于英国斯坦福郡。他全部教育都是在英国完成的,十六岁考入伦敦大学,主修化学,但对社会问题极感兴趣;到了研究生阶段改学
心理学,根据“因素分析之父”斯皮尔曼(Charles Edward
Spearman,1863-1945)研究因素分析法;于1929年获伦敦大学哲学博士学位。从1928年到1937年曾担任大学教授和心理中心主任。
由于他在人格方面的研究贡献,1937年被伦敦大学授予科学博士学位,同年他接受桑代克的邀请到哥伦比亚大学作桑氏的研究助理一年。从1938年到
1944年,卡特尔担任克拉克大学心理学教授和哈佛大学讲师,1945年转往伊利诺大学担任心理学研究教授兼人格与团体分析实验室主任,直到1973年退
休为止。
卡特尔相当重视人格结构,认为人格的基本结构元素是特质。所谓特质是指人在不同时间和情境中都保持的某种行为形式和一致性。这种人格结构可由个体表现在外的行为而推知。人格特质的种类很多,可以区分为几类:
(1)独有特质和共同特质
(2)表面特质和浅源特质
(3)体质特质和环境养成特质
(4)能力特质与气质特质和动力特质
(5)团体特质
卡特尔把对人类的1800种行为描述成为人格的表面特质,并将这些描述用因素分析法合并成35个特质群,并把这35个特质群进行系统分析统计后,得出
16个跟源特质(乐群性、兴奋性、独立性、敏感性、忧虑性等),它们构成人格的基本要素,代表行为属性和功能的决定因素。他认为,只有跟源特质才是人类潜
在的、稳定的人格特征,是人格测验应把握的实质。这16种特性因素在任何一个人身上组合,就构成了其不同于其他人的独特人格。这就是卡特尔16种人格测试
的理论基础。
4.结构维度
16PF英文版共有A、B、C、D、E5种版本,是从数千测试题中,经过三次取样测验
和因素分析,将信度与构想效度较高的题目挑选出来编成的。这里介绍的版本有187题。每一种人格因素由10-13个测题组成的量表测量之。十六种因素的测
题采取按序轮流排列,以便于计分,并保持受试者作答时的兴趣。为防止被试勉强作答或不合作,每一测题都备有三个可能的答案,使受测者有折衷的选择。为了克
服动机效应,尽量采用“中性”测题,避免含有一般社会所公认的“对”或“不对”,“好”或“不好”的题目,而且,被选用的问题中有许多表面上似乎与某人格
因素有关,但实际上却与另外一人格因素密切相关。如此,受测者不易猜度每一测题的用意而据实作答。
其中,16个人格因素分别为乐群性
(A)、聪慧性(B)、稳定性(C)、恃强性(E)、兴奋性(F)、有恒性(G)、敢为性(H)、敏感性(I)、怀疑性(L)、幻想性(M)、世故性
(N)、忧虑性(o)、实验性(Q。)、独立性(Q。)、自律性(Q。)、紧张性(Q。)。16种人格因素中各个项目是按顺序轮流排列的。16种人格因素
中除了聪慧性(B)的各项目有对错之分外,其余项目均无对错之分。
5.测量方法:
16PF采用文字理解测试方法,由于该量表在分析过程中,根据人格因子大类进行统计分析,因此该问卷成为因素分析策略编制问卷的典范。
6.应用情况:
16PF以正常人为对象,应用十分广泛。适用于16岁以上成年人,既适合团体施测,又适合个别施测。
7.优劣性:
(1) 优点
卡特尔十六种人格因素测验是由美国伊利诺州立大学人格及能力测验研究所卡特尔教授经过几十年的系统观察和科学实验,应用因素分析统计法慎重确定和编制而
成;属于人格测试中的经典测试,也是心理学量表历史中的鼻祖。另外,1988年结合中国常模标准做出了修订,较其他直接引入西方的人格测试具有一定优势。
相比之下,卡特尔十六种人格因素测验可以在相同时间内(约四十分钟)测出更多人格方面的特征。
测试中的十六种人格因素各自独立,相互之间的相关度极小,每一种因素的测量都能使被试者某一方面的人格特征有清晰而独特的认识,更能对被试人格的十六种不同因素的组合做出综合性的了解,从而能全面评价其整个人格。
另外,除了16种特征因子外,16PF还可以做出包括适应与焦虑型分析、内向与外向型分析、感情用事与安详机警型分析、怯懦与果敢型分析、心理健康因素
分析、专业有成就的人格因素分析、创造力强者的人格因素分析、在新环境中有成长能力的人格因素分析等次元人格因素分析;可用于心理咨询、人员选拔和职业指
导等各个环节,为人事决策和人事诊断提供个人心理素质的参考依据。
(2) 缺点
<1>解释缺陷
关于16PF,各网站测试结果解释不一,大部分不全面,只解释了基本特质,缺少二元分析和应用性指导,过于简单。
另外,卡特尔十六种人格因素测验的准确度易受到解释者水平的局限。由于解释者之间的水平千差万别,对同一问题的解释甚至完全不同,因此有必要捕捉和综合心理学专家在各种条件下做出决策的经验,对人格做出统一的专家级别的解释。
<2>三点法导致结果不准确
卡特尔十六种人格因素测验在编制过程中采用两点选项,即是、否、不一定,对于人格测试来说,过于机械化,不能贴近程度大小的特点,因此,导致测试者在测试过程中被迫夸大或者缩小自己的选择和感受,致使结果失衡。
<3>东西方文化差异导致结果不准确
众所周知,人格具有文化差异,东西方文化差异极大,在这种情况下,人格也存在一定差异。在这一点上,卡特尔人格测试具有先天的缺陷,原因是在设计人格测
试初期,就是根据西方人特点分析出的人格因子,并不能完全代表东方人的人格特质,而后期虽经过修订,但基本是从西方翻译而来,因此在根本上导致了结果的不
具参考性。
<4>常模问题导致无效
人格测试最重要的是常模,一个测试的常模范围一定程度影响了测试
的有效性。而现今各种网站16PF测试一般沿用1988年修订本常模,而这一版本常模在2003年江苏省大学生常模群体修订时,各人格因素均出现显著的差
异变更,这说明,随着时代的进步,人格特质的常模换算标准分也在变化,而网上测试沿用老版常模,测出的结果极不具参考性。
家长的委屈知多少谁说高三的孩子痛苦,高三孩子的家长更加痛苦。“为了孩子,我们付出这么多,孩子却这样不争气!”“为了孩子,我起早贪黑,他最起码得考个好成绩回报我吧。”“现在
您的孩子是否:特别懒惰,早上不起床,怎么叫也不起来,起来了还磨磨蹭蹭,书包也要爸妈来整理,晚上还是拖到很晚才睡?在家什么事也不做,吃完饭把碗一推,脏的衣服往沙发旁一堆,什么事都要
在一次高三讲座结束后,一对家长和孩子一起来到环度。这时候离高考还有几个月的时间。在我们环度的规划室里,我还没张嘴说话,孩子和家长就首先吵了起来。孩子说受不了家长,家长也
孩子不理家长,什么都说烦有的家长对我说:“跟孩子特别难以沟通,不管说什么,她都说烦。孩子现在学习压力大,我关心她一下都不行,她从来都不领情,比如天冷,让她多穿一件衣服,她总是不
种种不幸的家庭或者父母不良的教育方式会影响孩子的成长,很多父母也不知道到底怎样的家庭是孩子喜欢的。为此,我们曾经特地开了个Party,组织幼儿园到大学的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在
曾有教育工作者对某校一、二年级的50名不爱学习而且行动懒散的孩子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在12个家庭中,父母经常吵架、说脏话;在7个家庭中,爸爸或妈妈只顾自己挣钱,对孩子基本不管不